Search


「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我們愛狗貓,但我們憑什麼豢養牠們?」,這類型的問題曾經...

  • Share this:


「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我們愛狗貓,但我們憑什麼豢養牠們?」,這類型的問題曾經讓你感到困擾跟迷惑嗎?

當我在閱讀這本書的每一章節時,都會獲得極大的震撼跟反思,不得不停下來思考好一陣子,待將思緒消化後才能繼續閱讀下去。不得不說皮爾斯博士的這本《學會愛你的寵物伴侶》絕對是近代在論述寵物與飼主關係最具啟發性的代表作,大力推薦!

-----------------推薦文-----------------

「我們沒辦法變成某隻動物,但我們可以試著用他們的腳走路,踏出邁向他們世界的想像旅程。恐怕我們不會樂見我們所看到的。然而一旦我們看到了,我們就得開始發聲,因為沉默就代表默許。我們的動物伴侶需要我們的抗議以及保護之聲。」

皮爾斯博士在書中這麼寫道。當我閱讀到這段的時候,感到非常的心有戚戚焉。身為一個貓行為專科醫師,我的工作與其說是導正貓咪的不良行為,不如說是引導飼主以貓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的根源,進而找出適合的解決方案。因為在撇除生理疾病的可能性後,所謂的貓咪行為問題,有絕大部分都是因飼主及環境的不良影響所導致的結果。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常跟我的飼主說,貓就像一面鏡子,會確切地反映出人及環境對其的影響。

我這幾年看診下來,有時也會遇到讓我感到挫折沮喪,並且難以給予飼主預期結果的案例。因為這類型的案例,通常都是牽涉到要選擇完全依照貓咪的福祉來進行後續的工作,或是需考慮到達成飼主的期望與維持生活品質,進而選擇條件性的忽略貓咪的部分需求。無論是選擇那一邊,通常結果都是失敗收場。

這類型的案例,往往就突顯出皮爾斯博士在書中點出寵物其實更接近動物囚犯的道德議題。由於寵物在豢養過程喪失了許多自然中原有的行為,並在加入人類的主觀意識後,便造就了所謂的行為問題(例如常見貓咪亂尿尿是為了報復主人的錯誤認知),要確切解決這個行為問題,就不單單是要妥善處理好動物本身的行為而已,因為有時問題背後遠遠超出我們醫師的能力範圍,而牽涉到更多飼主對飼養寵物的看法與哲學。

關於飼養寵物這件事情,若完全去除掉內涵的娛樂性,是否會讓人更重視生命的本質與需求,讓寵物也能體驗到享受動物權的權利;抑或,讓寵物淪落到如經濟動物般悲慘的命運,只能享受到飼主給予最低限度的溫飽。這件事情對我而言,就像醫療一樣沒有標準答案,而只有因應不同的狀況選出適合的選項。你為什麼喜歡動物?為什麼想要飼養寵物?如何進一步善待你的寵物?我想你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你心中最理想的答案。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7207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由貓咪行為獸醫師來跟大家分享貓小孩行為知識! 工作聯絡請洽:[email protected] 門診預約: 杜瑪動物醫院(台北):02-28977779 毛毛村動物醫院(新竹):03-5620606
View all posts